欢迎光 临 【去云南打卡网】

去云南打卡网

请输入打卡地名
网页位置:首页自驾问答昭通水富县

水富县

携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向外界: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展示大凉山的历史

发布时间:2020-09-14 09:38:47水富县 117次作者:爱打卡
大凉山的历史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,成为展示凉山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培育凉山工匠和知名品牌,...

大凉山的历史
以红、黄、黑三色为主的彝族 漆器,精美的彝绣 产品和 手工艺  品,融合蜀绣、湘绣的黄联民 间刺绣,色艳丽的摩梭服饰……文化底蕴厚重的 大凉山,在迈步新时代的同时,也保留着古老的习俗。
世世 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手艺人,传承着祖辈们 的技艺,用灵巧的双手,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。
近年来,随着凉山文旅产业的发 展,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青睐凉山手工艺品,一件件手工艺品也随之走向全国各 地乃至全世界,成为展示凉山文化旅游品牌 的重要组成部 分。
为培育凉山 工匠和知名品牌,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,强化人才支撑,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、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凉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,州文化创意创研 中心于2019年9月16日起,组织 开展了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项目的申报和评定工作。
按照《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评选办法(试行)》程序 ,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州17个县市推荐申报的  30个工坊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 认定,并最终确定了 大凉山精品手工 作坊 的10个工坊。
■漆之光民族工艺品有限 公司
凉山州漆之光民族工艺品有限 公司成立于2013年,公司现有员工12名。
2009年,彝族 漆器髹饰技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2018年12月,彝族漆器髹饰 技艺非遗扶贫工坊挂 牌。
彝族漆器的漆绘技法独特,以黑为尊、以红为贵、以黄为美是彝族人传统审美观念之一,彝族人对红、黄、黑三色的崇拜流传千年,永恒三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莫过 于千年流传的彝族漆器,彝族人用红、黄、黑三色在器皿上勾勒出民族图腾,彰显 着民族的性格与气质。
彝族漆器只有红、黄、黑三 种颜色,其中,黑色的颜料是土漆,红色的颜料是银朱, 黄色的颜料叫石黄,都是矿物质天然颜料。
在黑漆为底色的基础上,加绘黄色和红色,三色错综调配,间隔使用,组成图案,在彝族漆器的制作过程 中绘时先绘黄色,后上红色 。
漆器图案以日月星辰、山河树木、花虫蛇鸟、家畜野兽及生活 用具为素材。
漆器的花纹主要有牛目纹、鸡冠纹、羊角纹、鱼刺纹、虫纹、蕨芨纹、月牙纹、网纹、 链条纹、窗格纹等,也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纹饰 , 还有体 现 彝族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量原始图腾纹饰。
以抽象化、艺术化、规则化的手法在胎体上再现大自然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, 色泽明快艳丽、对比鲜明,具有强烈的视 觉冲击力。
漆器漆绘笔 都是艺人自制的, 一般以山羊的胡须毛制作笔毛,以竹或木为笔杆,用细麻绳拴捆粘连,制作成齐刃或斜刃排笔状。
■薇木嘎 扎非遗  扶贫工坊
昭觉薇木嘎扎 非 遗扶贫工坊是文化部和国务 院综合 扶 贫司在全国选择扶持的第一批非遗技艺工坊,也是 助力精准扶贫的公益 性项目。
自成立以来,在各 级领导的关心支 持下,已初见成效。
目前已 被唯品会 等企业选定为项目合作基地。  
工坊建于2018年,主 要围绕彝族服饰和 彝族毛擀制纺织技艺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实施,通过对彝绣技艺的培训推广,提高绣娘的产品制作能力,提升彝绣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品质。
釆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借助网络 营销、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推广,尽可能扩大规模,真 正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创收增收,助力脱贫攻坚。
工坊现有技术指导老师 3人,不定期对全 县贫困家庭妇女进行彝绣 技艺培训。
目前已开展了六 期彝绣 培训,培训总人数达250 0人 次。
目前,工坊已和唯品会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已完成唯品会的 产品订单2000余件,得到广大绣娘的欢迎和认可。
此外,工坊 还携手国内具有较强势力的电商网络服务公司,做好产 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,确保工坊稳定持续发展。
■卓衣馆民族服饰有限公司
泸沽湖被誉为“最后的女儿国”,在 这里世代 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“男不婚、女不嫁”的走 婚习俗。
蓝色的湖泊与摩梭 风情相融合,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。
得天独厚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、遗存千年的摩梭母系氏族文化,以其唯一性、不可替代性成为中外游客神往之地,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。
随着泸沽湖旅游知名度的提升,艳丽独特的摩梭服饰 也受到游客的喜爱和关注。
2018年成立的纳巾卓衣馆, 创始人喇建莉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摩梭人,从小生活在泸沽湖畔的她,是 非物质文化遗产摩梭服饰代表性传承人,一直致力于摩梭服 饰的挖掘,传承,保护与研发, 数十年如一日。
2009年,卓衣馆的第一批手工服饰亮相泸沽湖转山转海节 ,深受当地百姓喜 爱。
此后,卓 衣馆不断 走访学习,向当地前辈们请教 。
在2015年参加凉山州第三届青年创业大赛,荣获创 新创意奖;2016年荣获凉山州青年创业成功典范奖;2017年6 月代表摩梭服饰参加 中国成都第六届国际非遗文化节;2017年9月荣获摩梭人转山转 海节最佳创意奖;2018年7月参加凉山州魅力中国城非遗文化展;2018年9月参加泸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摩梭服饰展;2019年3月参加四川成都纳人手作民艺展。
以“传承 与发展 摩梭服饰文化” 为核心 思想,卓衣馆一直致力于摩梭服饰文化的挖掘、保护、传承、发 展。
截至目前,卓衣馆已拥有了自己的专业生产团队,带领着 当地36户手工艺家庭投 入摩梭服饰的加工生产中,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,同时也给手工艺家庭带来了经济效益。
■西昌黄联民间刺绣
活灵活现的鸟儿, 栩栩如生的荷花……在西昌黄联民间刺绣展柜前,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。
黄联民间刺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,用刺绣装饰过的具有各种风格的服装、手包,深受广大 消费者的 喜爱,以刺绣为主的装饰品,如家纺、摆件、字画等,也越来越受人推崇,成为炙手可热的家居装饰物品。
民间 刺绣艺人谢凉君从小与蜀绣民间艺人邓列祥毗邻而居,因受邓氏的影响而深深爱上了刺绣。
8岁的她就在邓氏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蜀 绣的基本绣法,长大后到湘绣厂学习湘绣。
善于总结的她在学习刺绣的 过程中融合了蜀绣、湘绣两绣法的优点,再结合当地彝族刺绣的特点 ,形 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风 格。
她的绣品结构虚实结合,形象生动逼真,色鲜艳 明亮。
鲤鱼的灵动,人物的秀美,山川的壮丽,花鸟 的多 姿,熊猫的憨态可掬 ,无为在她的作品中一 一体现。
在蜀绣中启蒙,湘绣中成长,并 吸取彝绣的优点,结合黄联乡村 旅游资源,使黄联刺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作为一门手工技艺,谢凉君还发动了附近农村妇女,通过刺绣手工艺的学习,进而形成规模生产,带动村民脱贫致富。 
■彝银工坊
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,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、最完整的地区,有着“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 ”“彝族口弦之乡” 和“彝族朵乐荷之乡”等美誉。
热闹的火把节,街上随处可见身着盛装的彝家姑娘,精致的银饰熠熠生辉。
自古以来,彝族人就对银饰情有独钟,把银饰视为洁 白可爱、纯净无瑕、质地坚韧的精神品质来追求。
所以,在彝族地区对银饰的市场需求量很大。
在布拖县城有一条 有名的银器街,两旁布满银饰店铺,锤子击打铜錾子发 出的“叮叮当当”声不绝 于耳,银饰工匠们就在这里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双手把时光、岁月打制进件件银器中。
精美的银饰来自于工匠们的精雕细琢,仅 加工银饰的工具就需要200多种,熔、铸、锤、拉、敲、雕等工艺都需要不同的工具。
彝族银饰的制作技艺做工讲究,每件银器的成形,都要经过铸炼、吹烧、 煅打、编结、雕镂、镶嵌等20余道工序。
目前,布拖县设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,帮助贫困人口学习掌握这些传统工艺和技能。
代代传承的“彝族 银饰”制作技艺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。

携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向外界: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展示 9月,凉山的核桃、石榴、苹果陆续...凉山州商务局物流口岸办公室主任高海再清楚不过:随着雅西高速开通,凉山...
大凉山的历史

凉山,历史

有事可联系QQ:QQ

欢迎转载:携带着历史的印记走向外界: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展示大凉山的历史

当前网址:http://www.7-yn.cn/daohan/shuifu/121924.html